2019年1至9月份曁第三季度拍卖行业经营情况简报
日期:2019-11-07 20:22:04点击率:1934
行业基本情况
截至2019年9月底,全国31个省(区、市)共有拍卖企业7890家,比上年同期增加569家;有分支机构250家,与去年持平。 据商务部“全国拍卖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前三季度拍卖行业总成交额4373.22亿元,较去年同期(4438.09亿元)微降1.46%。第三季度(7月至9月)成交额1612.58亿元,同比(上年三季度成交额1557.99亿元)增长3.5%;环比第二季度(成交额1665.62亿元)下降3.18%(见图1)。今年9月份行业成交额497.26亿元,较去年同期(496.77亿元)微增 0.1%。

图1 2014-2019年第三季度拍卖成交额对比表
单位:亿元
从行业经营宏观情况来看,前三季度行业成交额较去年同期微降;今年第三季度环比第二季度略呈下降趋势,但该趋势正在放缓;行业经营活动较去年活跃,行业效益(盈利能力)继续增强。
前三季度土地使用权、机动车、农产品和股权债权拍卖同比稳步持续提升,农副产品成交额同比增幅最高,达44.33%;房地产、无形资产和文物艺术品及其他类标的拍卖成交额同比出现不同幅度下降,以文物艺术品降幅最大,达33.93%。 第三季度,土地使用权拍卖成交额961.69亿元,同比增长6.23%,增幅同比大幅收窄,环比下降3.6%,即土地使用权拍卖出现下降趋势;机动车拍卖成交额37.13亿元,同比增长1.63%;农副产品拍卖成交额10.97亿元,同比增长11.88%;文物艺术品成交额18.50亿元,同比增长48.36%,成为三季度增幅最高的业务板块;其他类拍卖成交额116.01亿元,同比增长19.51%。从此四类业务成交额增长情况看,全行业在新业务拓展和经营结构调整方面取得较好成绩,成效明显,机动车、农副产品作为行业新兴的业务领域,以及以个人委托和其他机构委托为主的其他业务标的,已经成为全行业经营的新焦点、新亮点、新方向。
第三季度,房地产拍卖成交额291.13亿元,同比下降3.3%;股权债权拍卖成交额131.34亿元,同比下降9.2%;无形资产拍卖成交额51.62亿元,同比下降9.65%;从中可以看出,房地产拍卖业务在全国加紧调控政策之下,与土地使用权交易的快速下降趋势相呼应,同时出现了成交额的快速下降。 前三季度,各主要委托对象成交额出现增长的有:政府部门委托拍卖成交额2878.74亿元,同比增长2.35%,占比总成交额超过六成,是各主要委托人中成交额最高,也正是政府部门委托业务的平稳,形成了拍卖业全盘稳定的主要基础。其他机构委托成交额724.39亿元,同比增长4.98%,成为前三季度增幅最大的业务板块。 
2019年第三季度各委托人成交额占比情况表(%)
第三季度,各委托人成交额的拍卖委托占比由大到小依次为政府部门委托、其他机构委托、金融机构委托、法院委托、个人委托和破产清算组委托。
各省(区、市)成交情况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31个省(区、市)拍卖成交额前5名的省市依次是:河北省、四川省、安徽省、福建省和上海市;该5省市合计成交额2399.78亿元,占比全国行业总成交额的54.88%,超过五成。 今年第三季度,我国31个省(区、市)拍卖成交额超过100亿的有4个省(区、市),分别是:河北省、安徽省、四川省和福建省,共计成交809.95亿元,占第三季度全行业拍卖成交额的50.22%,较去年同期提升5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房地产和土地使用权拍卖的佣金率相对较低,而且有逐步下降的总趋势,但此两类委托拍卖成交额占比总成交额比重较大,佣金绝对数额占比超过行业佣金收入总额的四成,仍然是行业收入的最重要来源。以其他机构委托和个人委托拍卖为主的文物艺术品的拍卖佣金率最高,而且占比行业佣金的份额也较大,成为行业中盈利能力最强的业务板块;机动车、农产品、股权债权、无形资产等类拍卖佣金率也相对较高,成为行业盈利能力较强的业务板块,在今后的经营实践中值得重点培育。